时间:2022-11-26 13:08:12 | 浏览:684
中证网讯(记者 黄一灵)2月24日晚,保利发展、首开股份、华发股份等10家沪市房企债券发行人在上交所官网主动公开披露企业经营状况等信息,阐述对行业发展信心,介绍企业经营情况及应对准备。
业内人士表示,在地产行业各类传闻纷纷扰扰的当下,上述发行人通过主动发声,提振市场信心,稳定投资预期,积极维护投资者知情权,有助于推动形成更好的投融资平衡机制,通过市场合力,逐步推进不同类型房企发行人通过权威渠道做好公开信披的相关工作。
10家房企集中披露近期生产经营情况
去年6月以来,部分房企出现了销售下行、融资受阻、流动性出现紧绷甚至断裂、频频爆雷的情况。受此影响,一些投资者认为地产行业存在较大风险,市场信心也随之变得敏感而脆弱。
在此背景下,房企及时披露公开透明的信息是重燃市场信心的最佳方式。2月24日晚,10家沪市房企债券发行人(包括国有及民营在内的地产企业)先后发布关于公司近期生产经营情况的自愿披露公告,公告内容包括销售情况、债券发行情况、偿债能力、公司整体战略与下一步应对安排以及其他自愿披露信息。
具体来看,部分房企债务结构及融资能力保持稳健。其中,华发股份披露2021年企业有息债务结构明显优化,全面实现“三道红线”达标转绿;新希望地产表示,公司“三道红线”已连续4年保持绿档;碧桂园控股表明,公司财务管控稳健,融资渠道畅通且多样化;新城控股则已做好提前赎回境外美元债券的安排,并表示公司现金流充裕,本次提前赎回事项不会对公司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部分企业在行业整体下行过程中,经营情况仍表现出较强的发展韧性。中国金茂披露,公司2021年度实现销售、回款稳定增长;首开股份表示,公司2021年全年整体销售去化及销售回款好于往年,全年整体销售去化速度较快,签约金额突破1149亿元,同比增长7%。
此外,公告中还透露境外评级机构对部分房企的最新评级。例如,惠誉对旭辉控股维持“BB”评级;标准普尔、穆迪维持给予金地集团的长期信用评级分别为BB、Ba2;龙湖集团获ESG评级机构Sustainalytics评级提升,ESG评级为“低风险”;标准普尔、穆迪和惠誉分别给予保利发展主体BBB、Baa2和BBB+的评级。
有效避免传闻扰动
在市场人士看来,多家房企齐上阵发声,将有效信息直接传达给投资者和市场,可以有效避免传闻扰动。
“前期,信用债市场有关房企的各类传言纷至沓来。比如,有的将企业的个别负面风险事件夸张解读为全面流动性危机;有的企业的正常资产出售行为被解读为为化解债务所作的资产‘贱卖’等。这样的传闻扰动市场预期,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对行业本身也造成了信心动摇。”一位受访的债券投资机构人士告诉记者,面对当前的房地产行业形势,如何重建市场对行业的信心,与国家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目标、房地产市场定位、信用债市场发展、房地产企业健康稳定经营密切相关,也与保障债券投资者的利益紧密相连。
中信建投研究发展部副总裁高庆勇对记者表示,地产债的市场价格受消息面影响较大,但从总体上来说,地产市场的权威信息来源确实比较有限,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投资依靠小道消息的被动局面,应当及时予以扭转。推动建立企业权威可信的信息披露机制,是充分利用证券市场规律来解决信息不对称的一条可行且必经路径。
“企业定期和不定期在公开透明的权威渠道中诚恳发声,回应市场关切,将有助于重建投资者对地产企业的信心,推动地产债二级市场价格和一级市场发行陆续恢复正常。”国信证券相关人士进一步表示。
此次沪市债券市场房企的集体发声,可视为一次重建市场信心的试水。“这次集中披露,虽然从披露的内容来说,增量信息相对有限,但不可否认,这是一种机制的积极尝试,重在信披理念和形式的建立与完善,体现了企业对自身发展的信心及对行业前景的支持,可谓是可喜的一步。”上述债券投资机构人士告诉记者。
短期房地产“支柱产业”地位不会改变
当下,房地产行业已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行业研究显示,在坚持国家宏观调控及“房住不炒”的定位下,“增信心、防风险、稳增长”,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已成普遍共识,短期内房地产行业的“支柱产业”地位不会有所改变。
中信证券相关投资部门负责人士表示,房地产市场当下的风险暴露是暂时的,市场风险总体可控,融资环境也已经开始改善。国信证券投资部门也认为,“地产政策面自去年四季度以来持续回暖,行业景气度整体在逐步修复,本轮风险房企出清的过程长期来看有助于提升行业集中度、利好头部稳健型企业。”
与此同时,债市相关专业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通过法定信披渠道主动披露信息的更加公开、更加权威。市场各方将协同推进,积极鼓励债券发行人通过公开阐述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整体战略、经营情况及应对措施等情况,完成公开透明完整的信息披露,向市场传递准确的企业状况,及时回应市场关注焦点与热点问题,澄清事实,帮助市场重建信心,稳定投资者预期,也将有力阻断各类不实信息的传播渠道,提升企业在资本市场的公信力。
2022年上半年,市场持续震荡。第二只入围的产品,中融成长先锋一年持有A,是由中融基金成长投资部总经理、基金经理甘传琦执掌的。据悉,甘传琦拥有12年证券基金投资经验,在新消费和新科技领域颇有研究。2022年的上半年,中融基金取得了喜人的成就,2022年的下半年,中融基金更会鼓足干劲,以专业的、高效的、高品质的服务陪伴投资者乘风破浪,助力投资者收益长虹!
五中全会公报明确指出,“要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如何进一步推动消费升级,释放国内消费潜力,将是十四五期间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础,在其中,以信用卡为代表的消费金融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过去五年,南宁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一直奔跑在创新路上,用“新”实现高质量发展。让适宜的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中开花结果,南宁努力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过去五年,南宁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漂亮“答卷”。
农生文还详细了解南宁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情况,强调要积极做好我市轨道交通相关规划和项目策划等工作,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更多支持,不断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覆盖面和服务品质,更好满足市民高质量出行需求。农生文强调,要高效推进轨道交通项目建设,科学调度、优化工期,推动规划项目早日开工建设、投入运营。
在制造业方面,增长极功能显著增强,其中智能新能源汽车成为新片区首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张宏韬说,“面向未来,临港加快建设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上海将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前沿产业集聚区、打造新兴产业改革发展的创新试验区、打造城市数字化转型的示范样板区三个方面重点支持。”
【经济界面】跑出高质量发展的“深圳速度”——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三周年观察光明日报记者 严圣禾 党文婷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从经济特区到先行示范区,尽管内涵更丰富、要求
南方财经全媒体 见习记者陈思琦 深圳报道 8月18日,深圳迎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三周年。三年前的今天,《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下发。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
在广东,到底有多少湖南人?没有标准答案。有人说,有近两千万人;还有人说,至少有1300万人。在湖南的农村,基本上整个村子里的富余劳动力,南下的人占了绝大多数。逢年过节,到处都是悬挂广东牌照的私家车,把回家的路堵得水泄不通。在湖南省,当地的两
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公布三周年。截至目前,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部署的56项重点任务中,14项已经完成,42项取得重大进展,一系列重大改革和重大项目进展顺利。从先行先试到先
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支持深圳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从“经济特区”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深圳,在新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