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6 12:54:41 | 浏览:100
黄钺 四春图册页 设色纸本北京保利5周年秋季拍卖会 Lot 3649 展览: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大展(二),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年10月。出版:《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选集(二)》,第139、140页,保利艺术博物馆。著录:《秘殿珠林石渠宝笈汇编》,第12册,第3626-3628页,北京出版社,2004年。来源:台湾资深藏家珍藏并提供。 黄钺(1750-1841),字左田,一字左军,号左君,安徽当涂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士,官户部尚书,谥勤敏。工诗文、书画。善山水,所作层峦叠嶂,不使人一览而尽,深得其乡萧云从遗韵,晚年专学王原祁,笔更苍厚。兼善花卉,尤长画梅。进呈画幅,每邀御赏,与董邦达时称董黄。内府所藏名迹俱经其鉴定,一时士大夫好六法者多执贽其门。年九十余,目失明,自号盲左,犹能作书。摹印师承秦汉,秀妩中具刚劲之致。卒年九十二。著《左田诗钞》、《左田画友录》、《画品》。
“一年之计在于春”,万物复苏的春天被历代文人和艺术家寄予了美好的希望和遐想。清代画家黄钺的《四春图》即是以春为主题的山水画四开册页,其外装为隶书填金紫檀封面,内页依次描绘了:“春帆雨细”、“春寺花浓”、“春雪占丰”、“春风布暖”四种状态下的春天。“春帆雨细”中黄钺使用“米氏云山”的画法表现出烟雨蒙蒙的江南市镇城郊的景色;“山寺花浓”营造的则是积翠的山谷中“山寺桃花始盛开”的场面;“春雪占丰”的背景是沿河的村落,为了昭示丰年,画家特别描绘了山脚下皑皑白雪覆盖的农田;“春风布暖”与“山寺花浓”一样,前景的小桥上有一位拄杖而立的文士,文士身后的茅庐和远处的高山,点明了图中所绘的同样是文人理想的隐居之所。市镇、村落与古寺、茅屋交替出现,是否映射了画家对文人士大夫“入仕”与“出仕”问题的理解?
黄钺(1750-1841),字左田,安徽当涂人。乾隆五十三年(1790)进士,授户部主事,因不愿与和珅合污,告假返乡,帮助地方创建“中江书院”,培养人才。嘉庆四年(1799)仁宗亲政,黄钺奉诏进京为懋勤殿行走,五年后入直南书房,历任山西、山东学政、主考、侍讲学士、体仁阁大学士、户部侍郎、礼部尚书等职,加太子少保衔。道光元年(1821)任军机大臣。道光二十一年(1841)卒,享年九十二,赐谥“勤敏”。黄钺博学多才,工诗文、善书法、精鉴赏,尤以绘画著称。其山水画,早年师法乡人萧云从,后学习王翚、恽寿平,晚年专仿王原祁。由于词臣身份,黄钺的书画作品,大量被皇家收藏,收录《石渠宝笈三编》的有28件,这册《四春图》就在其中。
根据《石渠宝笈三编》记载,黄钺曾经画过两套设色春景册页。第一套尺寸略大,“纵四寸六分,横一尺一寸四分”,全套四册,每册四幅,每幅各有嘉庆帝御题七绝一首。第二套尺寸稍小,“纵四寸二分,横七寸四分”,也是全套四册,每册四幅。第一、三册每幅各有皇次子绵宁奉敕题七绝一首;第二、四册每幅各有皇三子绵恺奉敕题七绝一首。传世的这册《四春图》尺寸与记载中的第二册相符,其上不仅有绵宁、绵恺的题跋,更加盖有嘉庆帝的八方鉴藏印玺,并经过著名鉴定专家徐邦达过眼,应为真迹无疑。
《石渠宝笈三编》着录黄钺春景册页上有嘉庆帝“乙亥新正御题”,由此可以推断出:黄钺两件春景册页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嘉庆十九年(1814)岁末,其用途可能是黄钺向嘉庆帝进献的新春贺礼。嘉庆帝比较喜爱黄钺之作,于是在乙亥年(嘉庆二十年,1815)正月亲率二皇子题诗于画册。当时的皇子绵宁即是后来的道光皇帝,他的诗文书法、艺术涵养皆不能与祖辈相比,对书画的兴趣不浓,所鉴赏、题跋的作品很少,《四春图》上的题诗算是难得的雅兴之作。黄钺的两件春景册页后收藏于圆明园的九洲清宴殿(清帝在圆明园居住的正寝),1860年八国联军劫烧圆明园,大量文物毁于这次劫难,而黄钺的《四春图》册却劫后余生,幸运地被保存下来,实为难能可贵。
胡聪 春猎图立轴 设色绢本北京保利5周年春季拍卖会 Lot 2847 出版:《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选集(一)》,第108、109页,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年。题识:直武英殿东皋胡聪写。
钤印: